今日头条架构演进之路——高压下的架构演进专题-创新互联
今天给大家分享今日头条架构演进,前面几位讲师讲了很多具体的干货,我的分享偏重基础设施及架构思路的介绍,我们想法是通过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帮助架构做更好的迭代。
创新互联建站于2013年创立,是专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拥有项目网站建设、网站设计网站策划,项目实施与项目整合能力。我们以让每一个梦想脱颖而出为使命,1280元正镶白做网站,已为上家服务,为正镶白各地企业和个人服务,联系电话:13518219792从架构的角度,技术团队应对的压力最主要来自三方面:
服务稳定性。接口的稳定性,让服务更可靠;
迭代速度。迭代速度对于大公司来讲相对没那么重要,规模比较大,生存压力相对小一点,但相对中型小型公司来讲,迭代速度是必须要保证的,时间窗也是一个决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服务质量。主要关注用户满意度,它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 topic。
今日头条发展特别快,只有 4 年的历史,从人员数量和规模增长来看非常快,在稳定性可用性方面压力比较大,一方面需要快速把业务实现,但在另外一方面,类似这些高可用的问题会经常骚扰工程师:上线就挂、运营活动量大服务崩溃、单机性能顶不住、一个小服务上线把核心服务搞挂了……类似这些问题,技术团队需要如何更好的去应对?
先补充下我对架构演进的理解,在不同阶段的公司都会面临各种压力。小公司压力可能是业务没起来,QPS 很低,要做优化也没有环境及条件;当公司大了,服务器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但你要不断考虑调优及应对访问压力,改善基础设施以提供更稳定的开发环境。所以说架构演进是持续一个过程,没有终点。
为什么今日头条有这么大的压力?今日头条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公司已有 4 年,2014 到 2016 年每年都是 DAU 翻番。这对业务挑战是非常大,规模上来以后,我们原有的架构难以做到线性扩展,部分能线性扩展的服务,问题也比较多,业务增长太快,后端压力比较大。
头条架构发展简史:三个历史阶段
今日头条的架构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架构能够一直支撑下去,架构是动态系统、实时变化的,因为量变而发生质的变化,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架构。
什么时候需要做架构上的改造呢?当突然发现系统问题越来越多,经常出现事故或者报警特别多,沟通的效率降低等问题,很有可能你的架构出现问题了。
软件架构有一个问题,它改动的周期相对比较长。架构的模式思路定下来,随着业务的增长,包袱越来越大。做过基础设施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一个好的想法很容易,但做一个好用软件就有很多的困难。技术改造是漫长的,以年为单位。所以这个时候只能让架构迭代更快一点。最后,不要企图做特别完美的架构,我们只要保持敏捷演进就好了。
架构不可避免会劣化。
头条第一阶段:三层结构
今日头条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是一个简单 Web 应用,搭个数据库,把业务实现就行了。头条最开始的优势是推荐引擎,还有另外一套数据挖掘和离线计算。在线的服务在前端相对来讲模式还是比较清晰的,三层就搞定了。业务刚开始起来的时候,没什么问题,访问增大水平扩展一下就可以解决。
头条第二阶段:拆分
跟大部分公司的架构演进历史非常相似,当上个版本遇到一些性能问题后,最简单就做一些拆分。优化的过程中,那一块太重了就从代码上进行拆分。上图中,A、B 和 C 是不同的业务,刚开始代码是一起的,演进的过程中,迭代一年或者两年的产品,异构去拆其实挺痛苦。
前面时代的架构,基本上没考虑太多的人员或者规模上的发展,刚开始也没有专门的人做架构优化,很多人都扑在业务上,把功能点加上。比如推荐的效果不好,就加强推荐,每块都没有专门的的人去考虑整体架构去怎么组织规划。
到了去年,每个季度做的预算,到第二个月机器都用完了。高峰的时候有 60% 到 70% 的压力,这里涉及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些地方是性能衰减的问题;另外一个,业务压力太大。
架构团队需要想办法变得更快,即使出现访问问题,压力大,机器不够,也要让我们的服务有所保证。业务一直在快速前进,包袱是比较沉重,改造的成本比较高。基于这些问题,谈下我们下一阶段的思路,做微服务。
头条第三阶段:微服务
目前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微服务方式做新架构。通过拆分成子系统,大的应用拆成小应用,抽象通用层做代码复用。
系统的分层比较典型。我们重点在基础设施,希望通过基础设施提高快速迭代、容灾和一系列的工作,希望各个业务团队能更快做业务上的迭代以及架构上的调整。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三点
解耦,一个服务会依赖另外一个服务、模块或子服务的概念。
轻量,减轻维护人员的成本。
易管理。
现实中微服务的关键是自治。虽然微服务是自治自包含,但也需要有一个层级。比如你提供的服务是外面公司提供的,微博提供的服务,你不能够要求微博为你得服务去做更改。微服务要有界限,在公司层面,不能让它过于独立,过于独立会增加沟通上的成本。基础设施和规范最好能复用。
现实中的微服务是什么样的?
• 架构必须要落地成具象的东西。微服务有一个开发框架,做业务的同学根本不需要关心容灾,也不需要重复做这样一套东西,这个东西怎么部署,他们也不用关心;
• 需要有一个流程规范性去约束。有规范就可以做全局优化;
• 微服务的表现形式是提供一个平台或者一些工具。
头条服务化的现在及未来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前面服务化的思路在今日头条是怎么执行的?怎么给各个业务团队开发者提供服务?
头条的主要服务化思路如下:
• 立规范。规范怎么做?部署 RPC,一个服务调另外一个服务是怎么做的?创新我觉得没有问题,但你得考虑给其他人带来成本,这个规范还是需要有的,这样可以做全局控制。服务化的稳定和统一,你要考虑它带来真正的优势,性能高是一个点,但是本地优先会好一些;
• 打基础。有了规范以后,开始真正落地的服务。比如说基础库,把Ngnix、Redis、MySQL这些库封装起来,统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开发框架,你不用关注数据去优化;
• 渐进。先拆离再迭代,把服务优化进来;
• 一切都是服务,第四点是和其他公司或团队稍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想法是一切都是服务,每个节点都是抽象归属于某一个具体的服务。存储的确是一个服务,但它不只是提供 API 或者提供功能的东西,还需要包括服务质量,需要别人用起来是比较简单的;
• 平台化。最后的落地是平台化的东西。我们框架是怎么设计,和服务怎么结合?
首要规范:一切都是服务
• 资源是有限的:按需申请,需申请和授权;
• 简单的使用方式: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
• 有唯一定位的方式:用全局资源定位;
• 最后,每个服务都有拥有者(owner),偏工程架构方面的东西,我的规范必须可执行的。
我们的规范
• 必须要有全局的中心,服务统一注册到 consul 中;
• 服务有唯一的标示、命名范:{产品线}.{子系统}.{模块} P.S.M,公司有很多部门,我们不希望部门之间沟通起来有差异,所以需要有全局规划去追溯它;
• 业务服务使用 Thrift 描述接口、必须传递标准参数。如果用弱的描述数据,没有强约束,在客户端的数据可能会出现类型错误;
• RPC 使用统一收敛的库;
• Nginx、Redis、MC、MySQL、etc 都是服务
服务注册
我们服务统一使用 loader 或 wrapper 脚本启动,具体启动由业务决定。
服务启动会有一个名字,把 app 注册到服务里面,看起来有一些约束,数据库MySQL 可以启动吗?Redis 可以吗?
启动的时候,服务方式不用去管,就用同一个框架,一个新的规范,容易把已有的服务迁移上来,但这不是个特别强的规范,考虑迁移成本。轻规范,易迁移。
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有服务信息,会同时带上是什么样的服务,其他人比较简单的调这个服务就 OK 了。这个服务到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质量,拥有者可以管理这个信息。Redis去服务,负载均衡,服务一个项目,把服务接上去。
服务关系与授权
服务之间有个关键的概念:服务授权。一般我们起一个服务,通过 IP 就可以连上它了。数据库有用户名认证,也可以对 IP 授权。不过内网很多服务限制比较少,不是所有服务都有授权认证。我们希望把服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全局拓扑关系记录下来并且可执行。
一个服务提供接口,我们可以由 owner 来做授权,其他服务授权后才可以访问它。
描述信息:这个服务是什么样子?大的 QPS 是多少?通过描述信息发现问题,用户信息服务托不住了,就拒了,把资源分到其它服务上面,就可以做更多的东西。还有机房信息可以放在这里面。
服务授权认证思路:
• 基于服务标示,重要服务增加更多认证方式;
• 协同认证,客户端自身协助认证。
举一个 Thrift 的例子。这两边有两个虚线,服务中心水平扩展能力很强,向它要基本授权的信息,我可不可以调这个服务?默认是可以,就是一个 Thrift 包,我知道你是谁,自己做策略,服务包带过来。请求带上来,分析调用是不是有问题,这也是规范的一部分。开发的同学是不用关心框架这边如何做的。
另外一种向服务中心调用服务,把你拒了。QPS 压力大,已经支持不了你。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浪费资源;另外,虚拟化 Docker 的环节。以前的思路按 IP 授权,每一个 IP 做控制,提供类似于匿名服务,根据节点所属 IP 去做。现在用 Docker 拿一个标识不太好做,在网络层也不太好做,在内网环境下有一定的可信,我自觉告诉你,我是谁,然后调用。
MySQL 目前正在做的一个方案见下图,不像 Redis 要求带上你是谁,调用 MySQL 需要把调用方是谁带上来。一个重要数据库,肯定做安全授权,我刚只是说常规情况下。这几种方式叠加起来做,把原信息带过来,Redis 带过来,做加权校验。
Redis 在协议层做不了,而 MySQL 在调用中增加上述信息不会影响语义。我们服务器提供 HTTP 接口就可以在 HTTP 头提供这个信息做授权认证。
有授权关系,所有的服务构成完整服务的拓扑关系。一个服务预先授权才能调它。如果有线上真实的拓扑关系,就可以做报警优化。Redis 报警了,MySQL 报警了,有这样的拓扑,会提升问题追查的速度。
我们有了这样的拓扑信息,知道服务的全局元信息,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做服务变更的影响评估和报警等等的优化。
RPC 开发框架
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个 RPC 框架。开发框架会帮助我们开发代码,这个事情很多人都在做。它的主要特性包括:
• 快速开发:代码生成;
• 服务发现:理解服务化;
•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logid, pprof, admin 端口;
• 容灾降级:业务降级开关;
• 过载保护:断路器,频率控制;
• 多语言支持:Python/Go
比如可观测性是说所有的服务都能暴露内部的状态,这有非常好的优势,服务上来以后,默认剖析内部的端口或者服务端口,服务上线与平台。根据拓扑关系自动分析出来服务状态,甚至做性能剖析,开发者可以不用关心这些事情,天然获得这些能力。
还有容灾降级,还有过载保护,我们还有一个平台管理关联关系和降级,你可以更多关注业务。
下面是大概模块的示意图,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而不是嵌入到框架里面,使我们的维护成本更低。
前面服务是自治的体现,跟 Docker 比较像,我们也会做容器化的开发。只是把服务跑在容器内还远远不够,把服务化体系打通,我们思路实现开放,实现我们“有态度”的私有云,把基础设施这一块让我们平台做,业务部门只关心业务。
我们目前到这个环节,做一个服务的重构,我们的私有云构建。前面的框架,
不断去迭代。
最后我们和虚拟化 PaaS 平台怎么规划?
我们通过三层实现,通过 PaaS 平台统一管理。提供通用 SaaS 服务,同时提供通用的 App 执行引擎。最底层是 IaaS 层。
IaaS 管理所有的机器,把公有云整合起来,头条有一些热点事件会全国推广推送,对网络带宽比较高,我们借助公有云,需要哪一种类型计算资源,统一抽象起来。基础设施结合服务化的思路,比如日志,监控等等功能,业务不需要关注细节就可以享受到基础设施提供的能力。
Q&A
Q:刚才讲单体服务拆分成微服务成本是不是有所增加,你怎么考虑?
夏绪宏:我在过去建一个数据库,直接跑起来。以前把整个库升级,现在只需要升级一小部分,业务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单体服务确实成本低。当你的业务增大机器增多,单体服务会成为瓶颈,但是微服务如果是标准化的,可以用自动化的工具、平台去管理,不能靠人去管理,因此成本反而是降低的。
Q:把服务跑在容器里面,用了 consul,自身的容器和 IP 等自身的信息注册到consul,更新您授权的 ACL?
夏绪宏:这的确是一个思路,我们用了 consul 是去中心化,不过也是增加了一层。如果你需要控制微服务的访问与安全,容器节点还要分级别,比如我会分到小集群,物理层是隔离,以这种方式实现安全的。仅是 consul 是不够的。
Q:RPC 服务发现是什么?RPC 是自己实现的?
夏绪宏:服务发现是 consul;RPC 是自己在 Thrift 基础上实现,服务调用上也实现了熔断机制。
Q:选型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开源,我们是整个平台的架构准备做微服务的改造,想选一下服务的架构,您这块是自己做的,我们在开源和自己做之间在选。能举一个例子?
夏绪宏:看场景,你们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以考虑各种开源方案,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特殊场景,开源的东西跟内部服务做整合,需要考虑一些整合成本和我们自己维护的成本。很多时候开源项目会出于普适性,会考虑的特性比较多一些,代码也会相对复杂,有些功能我们用不到,我们要去做改造,整体上不复杂;
授权标准也是自己做的,基于服务标识,服务器里面,并没有考虑场景互联。
Q:我们现在如果做微服务平台改造,业务系统开发模式是不是有比较大的改变?我们平台从开发模式到设计都会有所改变,你们改造过了,你们有哪些经验?
夏绪宏:我们改造到现在也没改造完,这个改造挺困难的。你先定好一个大方向,因为很多东西是涉及到沟通的问题,推动的问题,你先需要沟通好的方向,达成一致,到怎么改造,机动性少一点,或者你把大部分的功能实现好,只需要做小小的迁移,减少迁移的成本。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8-17
本文作者:夏绪宏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数据和云 ”,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 数据和云 ”。
当前题目:今日头条架构演进之路——高压下的架构演进专题-创新互联
本文来源:http://scyanting.com/article/cdsh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