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正式回应赴美IPO传闻

“在上市规则和准入条件上,美国资本市场对全球的公司一视同仁。”在 4 月 28 日晚间【投资界说】直播中,纳斯达克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首次回应了中国公司赴美IPO门槛提高的传闻。

创新互联建站服务项目包括月湖网站建设、月湖网站制作、月湖网页制作以及月湖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月湖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月湖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纳斯达克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对于中概股的一番言论引发震动。“SEC主席的发言是对投资人的风险提示,并不是SEC的规则修改。”郝毓盛直言,这次中概股危机,对于赴美IPO没有本质影响,短期内会有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正当瑞幸造假事件引发的中概股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创业板注册制即将登场。 4 月 27 日晚间,中国证监会正式就系列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曾判断,不排除会有一批原准备赴美企业考虑转战创业板。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当天上午参加了一家被投公司董事会,这家企业本来准备赴美上市,但是董事会开始讨论将IPO地点改成内地或者香港。

与此同时,回港第二上市潮也正在酝酿。在【投资界说】直播中,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表示,对于已经上市的优秀中概股来说,双重、多地上市或许更加可行,“中概股回归,并不意味着不在美国上市了。

首次回应中国公司赴美IPO传闻

瑞幸造假事件余波才刚刚开始。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提醒投资者不要把钱投到中概股,这番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让中概股的信任危机进一步蔓延。市场人士预测,下一步可能更多中概股会被调查,如今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影响也渐渐显现——外界开始预测中概股会掀起一波回归潮,而一些原本对美股蓄势待发的企业已经考虑撤退。

“SEC主席提醒投资者要谨慎投资新兴市场,这是风险提示,并不是SEC修改了上市规则,SEC也在声明中同时指出投资新兴市场是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并被证明了是对投资人有益的。”在【投资界说】直播中,纳斯达克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强调,“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准入,监管机构不会针对特定国家或公司而制定不同规则”。

郝毓盛说,十年前的那场中概股危机,SEC并没有直接修改上市规则, 2011 年到现在,SEC的几次修改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走入资本市场。“这次中概股危机,对于赴美IPO没有本质影响,短期内会有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他指出,因为疫情的影响,接下来中国赴美IPO企业的节奏会变慢,一方面是受疫情冲击很多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佳,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跟美国投资人的沟通效率降低。

“这次危机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影响不大,主要会影响正准备赴美IPO的企业,未来的沟通成本、路演程序将会极大加重。”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认为,由于境外投资者对赴美IPO的中国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情况的信任度会有所下降,进而增加交易成本,比如要通过大量路演来进行更全面的解释。此外,还包括在申请上市发行阶段,企业所面临的中介服务费、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费等成本的增加。

但从长期来看,赴美IPO仍然是中国企业上市的一大选择。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美国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仍会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中国优秀企业走向全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资本市场是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次危机从长远看是一个好事,中国的优秀企业应该主动拥抱更加严格、透明的监管,真金不怕火炼,一个企业良好的基本面,也是促成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黄明明表示。

对于正在准备赴美IPO的中国企业,郝毓盛给出了建议:“企业应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是业绩,业绩是立足之本,必须把基本面做扎实;第二是建立与投资人之间的信任,诚信为本,让投资人相信你的商业模式能带来的成长空间,这需要企业与投资人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这是部分中国公司所欠缺的。”

创业板注册制来了赴美IPO的企业开始考虑转战创业板

大洋彼岸资本市场的余震还在,国内资本市场又迎来了一则重磅消息——创业板注册制横空出世。

4 月 27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随后,中国证监会正式就系列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创业板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里程碑,而对于中国创投机构而言,又一个退出大门打开了。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曾判断,不排除会有一批原准备赴美企业考虑转战创业板。

原本还在犹豫的企业开始行动了。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在【投资界说】直播中透露, 4 月 28 日一早参加了一家被投公司董事会,“这家企业本来准备赴美上市,但是今天的董事会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讨论是不是应该回到内地或者香港上市。”

创业板注册制出炉,意味着中国新经济公司又多了一个上市地选择。在【投资界说】直播中,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谈到:“相比 10 年前多数互联网企业去美国上市,现在上市地点有了更多选择。主要有两点变化:第一,国内ToB项目更多是产业互联网,科创板、创业板、港股都提供了比美国更好的上市机会;第二,目前中美关系下,掌握核心底层技术的创业公司去美国上市会更难。”

创业板注册制即将登场,是否会降低中国公司赴美IPO的意愿?事实上,回顾过去两年,伴随着香港交易所改制、科创板推出,很多人都关心是否会对于潜在赴美IPO公司产生了分流。对此,郝毓盛分享一个数据: 2014 年赴美IPO企业数量为15,而2017- 2019 每年都是20- 30 个,“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不少反多”。

郝毓盛表示,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赴美IPO企业会有一定的延迟,但这些公司并没有要放弃赴美上市,都还在往前推进中。接下来,赴美IPO还是不少中国公司的重要选项。

至于中概股回归,周炜直言:“创业板注册制已经来临,怎么让真正优秀的公司先上市,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过,创业板注册制的机会,应该更多地留给还未上市的创新企业,而不是耗费过多精力让中概股公司回来。”

回港第二上市潮酝酿欢迎中概股“回家”,两地上市

资本市场并非排它的,最终将呈现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

除了内地的资本市场,这两年国内企业回港IPO的热情一直不断升温,未来随着中概股回归,这一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中概股回归,并不意味着不在美国上市了。”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洁在【投资界说】直播中指出。

在鲍海洁看来,对于已经上市的优秀中概股来说,双重、多地上市或许更加可行,因为已上市企业私有化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中间流程存在很多不可测因素,“企业应该重新评估市场变化情况,做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2019 年,港股市场以募集总额 3142 亿港元在全球IPO市场中蝉联第一,这一成绩背后是 2018 年 4 月,港交所进行了一次近 25 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包括允许符合资格的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以及海外大中华发行人回港上市,为内地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在港上市铺平了道路。上市改革两年来, 2018 年和 2019 年IPO集资额中半数去向了新经济公司,港股新经济特征越发突出。

其实港股市场本身也具有独特优势。“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为主,估值与国际接轨;而且香港市场可以同时连接境内和全球的投资者,有足够的流动性。”鲍海洁表示。

2019 年,阿里巴巴在港第二上市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在市场人士看来,一些明星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中金报告曾表示,在美上市的 19 家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上市,预计募资在 340 亿美元左右(约2, 652 亿港元)。

种种迹象显示,回港第二上市的大潮也要来了。


文章题目: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正式回应赴美IPO传闻
当前地址:http://scyanting.com/article/cjso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