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打拐,国内首次采用AI识别技术,找寻失踪10年儿童-创新互联
人工智能能帮助人们多少,工作、生活。很多人对智能的理解在电话机器人的骚扰电话,电话机器人代理人的过度宣传,其实人工智能发挥的作用,你可能想象不到。
研究人员对 岁 -18 岁的人脸的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模型训练,终于训练出了一个可以进行跨年龄人脸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比中了 4 个孩子!”
空姐一次次催促坐在即将起飞飞机里的李新关上手机,最后时刻四川警方电话里传来的这个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欢呼声,甚至还有哽咽声。李新也激动得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根据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的圈定,警方进一步进行 DNA 亲子鉴定,结果找到了 4 位走失大约 10 年的孩子。这在国内是第一次,的确是了不起的突破。
“喜出望外,甚至有点不敢相信。”作为腾讯守护者计划的安全专家,李新曾有过 8 年从警经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与寻亲打拐案件,然而,这次使用人工智能 (AI) 寻亲的经历却很不平凡。
跨年龄人脸匹配准确度高达 99.80% 。
你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的心
当李新的同事收到寻亲父母们寄来的孩子照片时,大家都沉默了。一张张照片被厚厚的油纸层层包裹,生怕有所污损。孩子基本都在 3 岁以下,有的孩子只有人生中唯一一张照片,有的甚至只是满月照。
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回忆,收集照片时很多父母都反复嘱咐千万别弄丢了照片, “对于父母而言,这是孩子留给他们的唯一寄托”。
这些照片里的孩子都与四川省公安厅打拐处一批积案相关。 2008 年至 2010 年, 10 名三岁左右的孩子在四川陆续被拐,“小耗子”就是其中一员。
“过去 10 年,我们身边的老板换了好几茬,我们也有机会去别的地方做生意,但是我们始终没换地方,酒铺也一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一点没变过。”桂宏正说。“‘小耗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我们的心啊。我们一直在等着‘小耗子’回来,我们想,他对这个地方是有记忆的,也许有一天,会突然想起这个地方,然后自己找回来……”
每位被拐的孩子,都是我的心病
蒋晓玲从事打拐工作已经整整 19 年了。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太多的杳无音信和破镜重圆。
她说,一些家长寻找孩子多年未果,他们会说: “我们也不奢望孩子们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我们只是想知道他们在哪里,看他们一眼,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
过去 10 年,四川省公安厅打拐处和案发县市的公安机关一直在积极寻找那 10 名被拐儿童的下落。“调查访问、模拟画像、网络公告……能试的方法我们都试了,但是时间隔了这么久,而且没有拐卖中间人提供线索,真的是太难了。”
科技向善,让 AI 更有温度
警方通过 DNA 检测,第一批成功确认了 4 个被拐儿童,其中有 3 个是最高分命中。
结果出乎了李新、同事们和警方的意料。 “我们一开始根本没有预期那么多,找到一个也是好的啊。”李新说。
令蒋晓玲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批被找到的孩子中,有一个孩子仅仅有几个月大时的照片。她不禁感叹: “科技的力量太强大了 ! ”
接着,利用该技术,又找到了 3 名孩子,其中就包括“小耗子”。 2019 年 4 月,警方向桂宏正夫妻通报,走丢近 10 年的“小耗子”已经被找到。两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漫长的 10 年寻子路终于结束了。随后,他们又前往广东,见了他们魂牵梦萦的儿子“小耗子”,也是哭得稀里哗啦,亲情和爱在多年后再延续。
截至目前,当年在四川先后被拐卖的 10 名孩子已经找回 7 人。陈士渠表示,该批被拐儿童的大部分成功找回,充分证明人工智能对于查找被拐多年儿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跨年龄人脸识别这一技术在 DNA 比对之外,又为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儿童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李新看来,人工智能等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如何使其更有温度。 “‘科技向善’应是技术应用者的本分,也是责任。”
自始至终参与这次 AI 跨年龄寻亲的蒋晓玲说:“科技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 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天下无拐’。”
网页标题:AI打拐,国内首次采用AI识别技术,找寻失踪10年儿童-创新互联
文章出自:http://scyanting.com/article/dpcs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