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Apache 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Apache 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Apache 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公司主营业务:成都做网站、网站制作、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都创新互联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成都创新互联推出隆林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基本概念
在 Doris 中,数据以表(Table)的形式进行逻辑上的描述。 一张表包括行(Row)和列(Column)。Row 即用户的一行数据。Column 用于描述一行数据中不同的字段。
Column 可以分为两大类:Key 和 Value。从业务角度看,Key 和 Value 可以分别对应维度列和指标列。
Doris 的数据模型主要分为3类:
Duplicate 明细模型
Aggregate 聚合模型
Unique 唯一主键模型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Duplicate 明细模型
明细模型是 Doris 默认使用的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不会对导入的数据进行任何处理。表中的数据即用户导入的原始数据。
ColumnName | Type | SortKey | Comment |
---|---|---|---|
timestamp | DATETIME | Yes | 日志时间 |
type | INT | Yes | 日志类型 |
error_code | INT | Yes | 错误码 |
error_msg | VARCHAR(1024) | No | 错误详细信息 |
op_id | BIGINT | No | 负责人id |
op_time | DATETIME | No | 处理时间 |
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timestamp` DATETIME NOT NULL COMMENT "日志时间", `type` INT NOT NULL COMMENT "日志类型", `error_code` INT COMMENT "错误码", `error_msg` VARCHAR(1024) COMMENT "错误详细信息", `op_id` BIGINT COMMENT "负责人id", `op_time` DATETIME COMMENT "处理时间" ) DUPLICATE KEY(`timestamp`, `type`) ... /* 省略 Partition 和 Distribution 信息 */ ;
建表语句中指定的 DUPLICATE KEY,只是用来指明底层数据按照那些列进行排序。(更贴切的名称应该为 “Sorted Column”,这里取名 “DUPLICATE KEY” 只是用以明确表示所用的数据模型。关于 “Sorted Column”的更多解释,索引文档)。在 DUPLICATE KEY 的选择上,我们建议适当的选择前 2-4 列就可以。
这种数据模型适用于既没有聚合需求,又没有主键唯一性约束的原始数据的存储。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物化视图功能功能在这种模型基础上建立聚合视图,因此是一种比较推荐的数据模型。
Aggregate 聚合模型
聚合模型需要用户在建表时显式的将列分为 Key 列和 Value 列。该模型会自动的对 Key 相同的行,在 Value 列上进行聚合操作。
我们以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聚合模型,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聚合模型。
示例1:导入数据聚合
假设业务有如下数据表模式:
ColumnName | Type | AggregationType | Comment |
---|---|---|---|
user_id | LARGEINT | 用户id | |
date | DATE | 数据灌入日期 | |
city | VARCHAR(20) | 用户所在城市 | |
age | SMALLINT | 用户年龄 | |
sex | TINYINT | 用户性别 | |
last_visit_date | DATETIME | REPLACE |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
cost | BIGINT | SUM | 用户总消费 |
max_dwell_time | INT | MAX |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
min_dwell_time | INT | MIN |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如果转换成建表语句则如下(省略建表语句中的 Partition 和 Distribution 信息)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date` DATE NOT NULL COMMENT "数据灌入日期时间",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last_visit_date` DATETIME REPLACE DEFAULT "1970-01-01 00:00:00" COMMENT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cost` BIGINT SUM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总消费", `max_dwell_time` INT MAX DEFAULT "0" COMMENT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min_dwell_time` INT MIN DEFAULT "99999" COMMENT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AGGREGATE KEY(`user_id`, `date`, `timestamp`, `city`, `age`, `sex`) ... /* 省略 Partition 和 Distribution 信息 */ ;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户信息和访问行为的事实表。 在一般星型模型中,用户信息和访问行为一般分别存放在维度表和事实表中。这里我们为了更加方便的解释 Doris 的数据模型,将两部分信息统一存放在一张表中。
表中的列按照是否设置了 AggregationType
,分为 Key (维度列) 和 Value(指标列)。没有设置 AggregationType
的,如 user_id
、date
、age
... 等称为 Key,而设置了 AggregationType
的称为 Value。
当我们导入数据时,对于 Key 列相同的行会聚合成一行,而 Value 列会按照设置的 AggregationType
进行聚合。 AggregationType
目前有以下四种聚合方式:
SUM:求和,多行的 Value 进行累加。
REPLACE:替代,下一批数据中的 Value 会替换之前导入过的行中的 Value。
MAX:保留最大值。
MIN:保留最小值。
假设我们有以下导入数据(原始数据):
user_id | date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6:00:00 | 20 | 10 | 10 |
10000 | 2017-10-01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15 | 2 | 2 |
10001 | 2017-10-01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0:20:22 | 11 | 6 | 6 |
我们假设这是一张记录用户访问某商品页面行为的表。我们以第一行数据为例,解释如下:
数据 | 说明 |
---|---|
10000 | 用户id,每个用户唯一识别id |
2017-10-01 | 数据入库时间,精确到日期 |
北京 | 用户所在城市 |
20 | 用户年龄 |
0 | 性别男(1 代表女性) |
2017-10-01 06:00:00 | 用户本次访问该页面的时间,精确到秒 |
20 | 用户本次访问产生的消费 |
10 | 用户本次访问,驻留该页面的时间 |
10 | 用户本次访问,驻留该页面的时间(冗余) |
那么当这批数据正确导入到 Doris 中后,Doris 中最终存储如下:
user_id | date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35 | 10 | 2 |
10001 | 2017-10-01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0:20:22 | 11 | 6 | 6 |
可以看到,用户 10000 只剩下了一行聚合后的数据。而其余用户的数据和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这里先解释下用户 10000 聚合后的数据:
前5列没有变化,从第6列 last_visit_date
开始:
2017-10-01 07:00:00
:因为last_visit_date
列的聚合方式为 REPLACE,所以2017-10-01 07:00:00
替换了2017-10-01 06:00:00
保存了下来。注:在同一个导入批次中的数据,对于 REPLACE 这种聚合方式,替换顺序不做保证。如在这个例子中,最终保存下来的,也有可能是
2017-10-01 06:00:00
。而对于不同导入批次中的数据,可以保证,后一批次的数据会替换前一批次。35
:因为cost
列的聚合类型为 SUM,所以由 20 + 15 累加获得 35。10
:因为max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AX,所以 10 和 2 取最大值,获得 10。2
:因为min_dwell_time
列的聚合类型为 MIN,所以 10 和 2 取最小值,获得 2。
经过聚合,Doris 中最终只会存储聚合后的数据。换句话说,即明细数据会丢失,用户不能够再查询到聚合前的明细数据了。
示例2:保留明细数据
接示例1,我们将表结构修改如下:
ColumnName | Type | AggregationType | Comment |
---|---|---|---|
user_id | LARGEINT | 用户id | |
date | DATE | 数据灌入日期 | |
timestamp | DATETIME | 数据灌入时间,精确到秒 | |
city | VARCHAR(20) | 用户所在城市 | |
age | SMALLINT | 用户年龄 | |
sex | TINYINT | 用户性别 | |
last_visit_date | DATETIME | REPLACE | 用户最后一次访问时间 |
cost | BIGINT | SUM | 用户总消费 |
max_dwell_time | INT | MAX | 用户最大停留时间 |
min_dwell_time | INT | MIN | 用户最小停留时间 |
即增加了一列 timestamp
,记录精确到秒的数据灌入时间。
导入数据如下:
user_id | date | timestamp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2017-10-01 08:00:05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6:00:00 | 20 | 10 | 10 |
10000 | 2017-10-01 | 2017-10-01 09:00:05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15 | 2 | 2 |
10001 | 2017-10-01 | 2017-10-01 18:12:10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2017-10-02 13:10:00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2017-10-02 13:15:00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2017-10-01 12:12:48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2017-10-03 12:38:20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0:20:22 | 11 | 6 | 6 |
那么当这批数据正确导入到 Doris 中后,Doris 中最终存储如下:
user_id | date | timestamp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2017-10-01 08:00:05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6:00:00 | 20 | 10 | 10 |
10000 | 2017-10-01 | 2017-10-01 09:00:05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15 | 2 | 2 |
10001 | 2017-10-01 | 2017-10-01 18:12:10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2017-10-02 13:10:00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2017-10-02 13:15:00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2017-10-01 12:12:48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2017-10-03 12:38:20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0:20:22 | 11 | 6 | 6 |
我们可以看到,存储的数据,和导入数据完全一样,没有发生任何聚合。这是因为,这批数据中,因为加入了 timestamp
列,所有行的 Key 都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只要保证导入的数据中,每一行的 Key 都不完全相同,那么即使在聚合模型下,Doris 也可以保存完整的明细数据。
示例3:导入数据与已有数据聚合
接示例1。假设现在表中已有数据如下:
user_id | date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35 | 10 | 2 |
10001 | 2017-10-01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0:20:22 | 11 | 6 | 6 |
我们再导入一批新的数据:
user_id | date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4 | 2017-10-03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1:22:00 | 44 | 19 | 19 |
10005 | 2017-10-03 | 长沙 | 29 | 1 | 2017-10-03 18:11:02 | 3 | 1 | 1 |
那么当这批数据正确导入到 Doris 中后,Doris 中最终存储如下:
user_id | date | city | age | sex | last_visit_date | cost | max_dwell_time | min_dwell_time |
---|---|---|---|---|---|---|---|---|
10000 | 2017-10-01 | 北京 | 20 | 0 | 2017-10-01 07:00:00 | 35 | 10 | 2 |
10001 | 2017-10-01 | 北京 | 30 | 1 | 2017-10-01 17:05:45 | 2 | 22 | 22 |
10002 | 2017-10-02 | 上海 | 20 | 1 | 2017-10-02 12:59:12 | 200 | 5 | 5 |
10003 | 2017-10-02 | 广州 | 32 | 0 | 2017-10-02 11:20:00 | 30 | 11 | 11 |
10004 | 2017-10-01 | 深圳 | 35 | 0 | 2017-10-01 10:00:15 | 100 | 3 | 3 |
10004 | 2017-10-03 | 深圳 | 35 | 0 | 2017-10-03 11:22:00 | 55 | 19 | 6 |
10005 | 2017-10-03 | 长沙 | 29 | 1 | 2017-10-03 18:11:02 | 3 | 1 | 1 |
可以看到,用户 10004 的已有数据和新导入的数据发生了聚合。同时新增了 10005 用户的数据。
数据的聚合,在 Doris 中有如下三个阶段发生:
每一批次数据导入的 ETL 阶段。该阶段会在每一批次导入的数据内部进行聚合。
底层 BE 进行数据 Compaction 的阶段。该阶段,BE 会对已导入的不同批次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聚合。
数据查询阶段。在数据查询时,对于查询涉及到的数据,会进行对应的聚合。
数据在不同时间,可能聚合的程度不一致。比如一批数据刚导入时,可能还未与之前已存在的数据进行聚合。但是对于用户而言,用户只能查询到聚合后的数据。即不同的聚合程度对于用户查询而言是透明的。用户需始终认为数据以最终的完成的聚合程度存在,而不应假设某些聚合还未发生。(可参阅聚合模型的局限性一节获得更多详情。)
Unique 唯一主键模型
在某些多维分析场景下,用户更关注的是如何保证 Key 的唯一性,即如何获得 Primary Key 唯一性约束。因此,我们引入了 Unique 的数据模型。该模型本质上是聚合模型的一个特例,也是一种简化的表结构表示方式。我们举例说明。
ColumnName | Type | IsKey | Comment |
---|---|---|---|
user_id | BIGINT | Yes | 用户id |
username | VARCHAR(50) | Yes | 用户昵称 |
city | VARCHAR(20) | No | 用户所在城市 |
age | SMALLINT | No | 用户年龄 |
sex | TINYINT | No | 用户性别 |
phone | LARGEINT | No | 用户电话 |
address | VARCHAR(500) | No | 用户住址 |
register_time | DATETIME | No | 用户注册时间 |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户基础信息表。这类数据没有聚合需求,只需保证主键唯一性。(这里的主键为 user_id + username)。那么我们的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昵称", `city` VARCHAR(20)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COMMENT "用户性别", `phone` LARGEINT COMMENT "用户电话", `address` VARCHAR(500) COMMENT "用户地址", `register_time` DATETIME COMMENT "用户注册时间" ) UNIQUE KEY(`user_id`, `user_name`) ... /* 省略 Partition 和 Distribution 信息 */ ;
而这个表结构,完全同等于以下使用聚合模型描述的表结构:
ColumnName | Type | AggregationType | Comment |
---|---|---|---|
user_id | BIGINT | 用户id | |
username | VARCHAR(50) | 用户昵称 | |
city | VARCHAR(20) | REPLACE | 用户所在城市 |
age | SMALLINT | REPLACE | 用户年龄 |
sex | TINYINT | REPLACE | 用户性别 |
phone | LARGEINT | REPLACE | 用户电话 |
address | VARCHAR(500) | REPLACE | 用户住址 |
register_time | DATETIME | REPLACE | 用户注册时间 |
及建表语句: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example_db.expamle_tbl ( `user_id` LARGEINT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user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OMMENT "用户昵称", `city` VARCHAR(20) REPLACE COMMENT "用户所在城市", `age` SMALL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年龄", `sex` TINY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性别", `phone` LARGEINT REPLACE COMMENT "用户电话", `address` VARCHAR(500) REPLACE COMMENT "用户地址", `register_time` DATETIME REPLACE COMMENT "用户注册时间" ) AGGREGATE KEY(`user_id`, `user_name`) ... /* 省略 Partition 和 Distribution 信息 */ ;
即 Unique 模型完全可以用聚合模型中的 REPLACE 方式替代。其内部的实现方式和数据存储方式也完全一样。这里不再继续举例说明。
聚合模型的局限性
聚合模型(包括 Unique 模型),通过一种预计算的方式来减少查询时需要实时计算的数据量,加速查询。但是这种模型会有使用上的局限性。
在聚合模型中,模型对外展现的,是最终聚合后的数据。也就是说,任何还未聚合的数据(比如说两个不同导入批次的数据),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以保证对外展示的一致性。我们举例说明。
假设表结构如下:
ColumnName | Type | AggregationType | Comment |
---|---|---|---|
user_id | LARGEINT | 用户id | |
date | DATE | 数据灌入日期 | |
cost | BIGINT | SUM | 用户总消费 |
假设存储引擎中有如下两个已经导入完成的批次的数据:
batch 1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50 |
10002 | 2017-11-21 | 39 |
batch 2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1 |
10001 | 2017-11-21 | 5 |
10003 | 2017-11-22 | 22 |
可以看到,用户 10001 分属在两个导入批次中的数据还没有聚合。但是为了保证用户只能查询到如下最终聚合后的数据: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51 |
10001 | 2017-11-21 | 5 |
10002 | 2017-11-21 | 39 |
10003 | 2017-11-22 | 22 |
我们在查询引擎中加入了聚合算子,来保证数据对外的一致性。
另外,在聚合列(Value)上,执行与聚合类型不一致的聚合类查询时,要注意语意。比如我们在如上示例中执行如下查询:
SELECT MIN(cost) FROM table;
得到的结果是 5,而不是 1。
同时,这种一致性保证,在某些查询中,会极大的降低查询效率。
我们以最基本的 count(*) 查询为例: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在其他数据库中,这类查询都会很快的返回结果。因为在实现上,我们可以通过如 “导入时对行进行计数,保存 count 的统计信息”,或者在查询时 “仅扫描某一列数据,获得 count 值” 的方式,只需很小的开销,即可获得查询结果。但是在 Doris 的聚合模型中,这种查询的开销非常大。
我们以刚才的数据为例:
batch 1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50 |
10002 | 2017-11-21 | 39 |
batch 2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1 |
10001 | 2017-11-21 | 5 |
10003 | 2017-11-22 | 22 |
因为最终的聚合结果为:
user_id | date | cost |
---|---|---|
10001 | 2017-11-20 | 51 |
10001 | 2017-11-21 | 5 |
10002 | 2017-11-21 | 39 |
10003 | 2017-11-22 | 22 |
所以,select count(*) from table;
的正确结果应该为 4。但如果我们只扫描 user_id
这一列,如果加上查询时聚合,最终得到的结果是 3(10001, 10002, 10003)。而如果不加查询时聚合,则得到的结果是 5(两批次一共5行数据)。可见这两个结果都是不对的。
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同时读取 user_id
和 date
这两列的数据,再加上查询时聚合,才能返回 4这个正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在 count() 查询中,Doris 必须扫描所有的 AGGREGATE KEY 列(这里就是 user_id
和 date
),并且聚合后,才能得到语意正确的结果。当聚合列非常多时,count() 查询需要扫描大量的数据。
因此,当业务上有频繁的 count(*) 查询时,我们建议用户通过增加一个值恒为 1 的,聚合类型为 SUM 的列来模拟 count(*)。如刚才的例子中的表结构,我们修改如下:
ColumnName | Type | AggregateType | Comment |
---|---|---|---|
user_id | BIGINT | 用户id | |
date | DATE | 数据灌入日期 | |
cost | BIGINT | SUM | 用户总消费 |
count | BIGINT | SUM | 用于计算count |
增加一个 count 列,并且导入数据中,该列值恒为 1。则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的结果等价于 select sum(count) from table;
。而后者的查询效率将远高于前者。不过这种方式也有使用限制,就是用户需要自行保证,不会重复导入 AGGREGATE KEY 列都相同的行。否则,select sum(count) from table;
只能表述原始导入的行数,而不是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的语义。
另一种方式,就是 将如上的 count
列的聚合类型改为 REPLACE,且依然值恒为 1。那么 select sum(count) from table;
和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的结果将是一致的。并且这种方式,没有导入重复行的限制。
Duplicate 模型
Duplicate 模型没有聚合模型的这个局限性。因为该模型不涉及聚合语意,在做 count(*) 查询时,任意选择一列查询,即可得到语意正确的结果。
数据模型的选择建议
因为数据模型在建表时就已经确定,且无法修改。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非常重要。
Aggregate 模型可以通过预聚合,极大地降低聚合查询时所需扫描的数据量和查询的计算量,非常适合有固定模式的报表类查询场景。但是该模型对 count(*) 查询很不友好。同时因为固定了 Value 列上的聚合方式,在进行其他类型的聚合查询时,需要考虑语意正确性。
Unique 模型针对需要唯一主键约束的场景,可以保证主键唯一性约束。但是无法利用 ROLLUP 等预聚合带来的查询优势(因为本质是 REPLACE,没有 SUM 这种聚合方式)。
Duplicate 适合任意维度的 Ad-hoc 查询。虽然同样无法利用预聚合的特性,但是不受聚合模型的约束,可以发挥列存模型的优势(只读取相关列,而不需要读取所有 Key 列)。
到此,关于“Apache 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创新互联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网站标题:ApacheDoris数据模型的介绍
文章出自:http://scyanting.com/article/ggso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