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 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小编通过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实用性强,希望这篇“ 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文章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吴川ssl适用于网站、小程序/APP、API接口等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场景,ssl证书未来市场广阔!成为成都创新互联公司的ssl证书销售渠道,可以享受市场价格4-6折优惠!如果有意向欢迎电话联系或者加微信:13518219792(备注:SSL证书合作)期待与您的合作!
操作系统中线程的生命周期
操作系统的线程生命周期基本上可以用下图这个五态模型来描述。这五态分别是:初始状态、可运行状态、运行状态、休眠状态和终止状态。
这五态模型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1.初始状态:指的是线程已经被创建,但是还不允许分配 CPU 执行。这个状态属于编程语言特有的,不过这里所谓的被创建,仅仅是在编程语言层面被创建,而在操作系统层面,真正的线程还没有创建。
2.可运行状态:指的是线程可以分配 CPU 执行。在这种状态下,真正的操作系统线程已经被成功创建了,所以可以分配 CPU 执行。
3.当有空闲的 CPU 时,操作系统会将其分配给一个处于可运行状态的线程,被分配到 CPU 的线程的状态就转换成了运行状态。
4.运行状态的线程如果调用一个阻塞的 API(例如以阻塞方式读文件)或者等待某个事件(例如条件变量),那么线程的状态就会转换到休眠状态,同时释放 CPU 使用权,休眠状态的线程永远没有机会获得 CPU 使用权。当等待的事件出现了,线程就会从休眠状态转换到可运行状态。
5.线程执行完或者出现异常就会进入终止状态,终止状态的线程不会切换到其他任何状态,进入终止状态也就意味着线程的生命周期结束了。
Java 中把可运行状态和运行状态合并了,这两个状态在操作系统调度层面有用,而 JVM 层面不关心这两个状态,因为 JVM 把线程调度交给操作系统处理了,Java 中还细化了休眠状态等。
Java 中线程的生命周期
接下来来看看 Java 中线程的生命周期,Java 中线程共有六种状态,分别是:
1.NEW(初始化状态)
2.RUNNABLE(可运行 / 运行状态)
3.BLOCKED(阻塞状态)
4.WAITING(无时限等待)
5.TIMED_WAITING(有时限等待)
6.TERMINATED(终止状态)
在操作系统层面,Java 线程中的 BLOCKED(阻塞状态)、WAITING(无时限等待)、TIMED_WAITING(有时限等待) 是一种状态,即休眠状态。也就是说只要 Java 线程处于这三种状态之一,那么这个线程就永远没有 CPU 的使用权。
所以 Java 线程的生命周期可以简化为下图:
其中,BLOCKED(阻塞状态)、WAITING(无时限等待)、TIMED_WAITING(有时限等待)可以理解为线程导致休眠状态的三种原因。那具体是哪些情形会导致线程从 RUNNABLE 状态转换到这三种状态呢?而这三种状态又是何时转换回 RUNNABLE 的呢?以及 NEW、TERMINATED 和 RUNNABLE 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1. RUNNABLE 与 BLOCKED 的状态转换
只有一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就是线程等待 synchronized 的隐式锁。synchronized 修饰的方法、代码块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执行,其他线程只能等待,这种情况下,等待的线程就会从 RUNNABLE 转换到 BLOCKED 状态。而当等待的线程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时,就又会从 BLOCKED 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
如果你熟悉操作系统线程的生命周期的话,可能会有个疑问:线程调用阻塞式 API 时,是否会转换到 BLOCKED 状态呢?在操作系统层面,线程是会转换到休眠状态的,但是在 JVM 层面,Java 线程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Java 线程的状态会依然保持 RUNNABLE 状态。JVM 层面并不关心操作系统调度相关的状态,因为在 JVM 看来,等待 CPU 使用权(操作系统层面此时处于可执行状态)与等待 I/O(操作系统层面此时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区别,都是在等待某个资源,所以都归入了 RUNNABLE 状态。
而我们平时所谓的 Java 在调用阻塞式 API 时,线程会阻塞,指的是操作系统线程的状态,并不是 Java 线程的状态。
2. RUNNABLE 与 WAITING 的状态转换
总体来说,有三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
第一种场景,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的线程,调用无参数的 Object.wait() 方法。
第二种场景,调用无参数的 Thread.join() 方法。其中的 join() 是一种线程同步方法,例如有一个线程对象 thread A,当调用 A.join() 的时候,执行这条语句的线程会等待 thread A 执行完,而等待中的这个线程,其状态会从 RUNNABLE 转换到 WAITING。当线程 thread A 执行完,原来等待它的线程又会从 WAITING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第三种场景,调用 LockSupport.park() 方法。其中的 LockSupport 对象,也许你有点陌生,其实 Java 并发包中的锁,都是基于它实现的。调用 LockSupport.park() 方法,当前线程会阻塞,线程的状态会从 RUNNABLE 转换到 WAITING。调用 LockSupport.unpark(Thread thread) 可唤醒目标线程,目标线程的状态又会从 WAITING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3. RUNNABLE 与 TIMED_WAITING 的状态转换
有五种场景会触发这种转换: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Thread.sleep(long millis) 方法;
获得 synchronized 隐式锁的线程,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Object.wait(long timeout) 方法;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Thread.join(long millis) 方法;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Nanos(Object blocker, long deadline) 方法;
调用带超时参数的 LockSupport.parkUntil(long deadline) 方法。
这里你会发现 TIMED_WAITING 和 WAITING 状态的区别,仅仅是触发条件多了超时参数。
4. 从 NEW 到 RUNNABLE 状态
Java 刚创建出来的 Thread 对象就是 NEW 状态,而创建 Thread 对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继承 Thread 对象,重写 run() 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线程对象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 }
另一种是实现 Runnable 接口,重写 run() 方法,并将该实现类作为创建 Thread 对象的参数。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线程对象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er()); } }
NEW 状态的线程,不会被操作系统调度,因此不会执行。Java 线程要执行,就必须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从 NEW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很简单,只要调用线程对象的 start() 方法就可以了,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需要执行的代码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线程对象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er()); // 从 NEW 状态转换到 RUNNABLE 状态 thread.start(); } }
5. 从 RUNNABLE 到 TERMINATED 状态
线程执行完 run() 方法后,会自动转换到 TERMINATED 状态,当然如果执行 run() 方法的时候异常抛出,也会导致线程终止。有时候我们需要强制中断 run() 方法的执行,例如 run() 方法访问一个很慢的网络,我们等不下去了,想终止怎么办呢?Java 的 Thread 类里面倒是有个 stop() 方法,不过已经标记为 @Deprecated,所以不建议使用了。正确的姿势其实是调用 interrupt() 方法。
java.lang.Thread#stop() 源码:
@Deprecated public final void stop() { SecurityManager security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if (security != null) { checkAccess(); if (this != Thread.currentThread()) { security.checkPermission(SecurityConstants.STOP_THREAD_PERMISSION); } } if (threadStatus != 0) { resume(); } stop0(new ThreadDeath()); }
那 stop() 和 interrupt() 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stop() 方法会真的杀死线程,如果线程持有 ReentrantLock 锁,被 stop() 的线程并不会自动调用 ReentrantLock 的 unlock() 去释放锁,那其他线程就再也没机会获得 ReentrantLock 锁,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该方法就不建议使用了,类似的方法还有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这两个方法同样也都不建议使用。
而 interrupt() 方法仅仅是通知线程,线程有机会执行一些后续操作,同时也可以无视这个通知。被 interrupt 的线程,是怎么收到通知的呢?一种是异常,另一种是主动检测。
当线程 A 处于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会使线程 A 返回到 RUNNABLE 状态,同时线程 A 的代码会触发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上面我们提到转换到 WAITING、TIMED_WAITING 状态的触发条件,都是调用了类似 wait()、join()、sleep() 这样的方法,我们看这些方法的签名,发现都会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这个异常。这个异常的触发条件就是:其他线程调用了该线程的 interrupt() 方法。
当线程 A 处于 RUNNABLE 状态时,并且阻塞在 java.nio.channels.InterruptibleChannel 上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线程 A 会触发 java.nio.channels.ClosedByInterruptException 这个异常;而阻塞在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上时,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线程 A 的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会立即返回。
上面这两种情况属于被中断的线程通过异常的方式获得了通知。还有一种是主动检测,如果线程处于 RUNNABLE 状态,并且没有阻塞在某个 I/O 操作上,例如中断线程 A,这时就得依赖线程 A 主动检测中断状态了。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 A 的 interrupt() 方法,那么线程 A 可以通过 isInterrupted() 方法,检测是不是自己被中断了。
关于“ 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是什么”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点。
新闻标题:Java中线程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浏览地址:http://scyanting.com/article/ghoe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