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分析,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完!

创新互联专注于太仓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太仓营销型网站建设,太仓网站制作、太仓网页设计、太仓网站官网定制、成都微信小程序服务,打造太仓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太仓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电子管做元件;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做元件;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做元件;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做元件。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Dell G3电脑。

1、第一代电脑(1946—1958年)

第一代电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因此,通常人们又称第一代电脑为电子管电脑。用水银延迟线或阴极射线管作主存储器,用磁鼓作辅助储存,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进行输入和输出,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这一代电脑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它体积庞大、笨重、耗电多、可靠性差、速度慢、维护困难。其主流机器为UNIVAC。

2、第二代电脑(1959—1964年)

第二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减小,但功能增强,这一代电脑又被人们称为晶体管电脑。辅助存储器采用了铁氧磁芯和磁鼓、磁盘,开始用高级语言(FORTRAN、COBOL、ALCOL等)编写程序,并出现了管理程序。该阶段的电脑使输入、输出和运算可“同步”进行。电脑的应用已经从军事领域和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它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耗电量减少、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强。其主流机种为IBMT00系列。

3、第三代电脑(1965—1970年)

第三代电脑的硬件部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晶体管,因此又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脑。采用微程序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提高了电脑的灵活性和运行速度;软件方面管理程序已经发展为操作系统,并出现了诊断程序。这一时期的电脑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由于元器件体积减小、功能增强,使得电脑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和可靠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该阶段的主流产品是IBM-svsteIn/360。

4、第四代电脑(1971年至今)

第四代电脑的硬件部分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外部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软件更加丰富,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电脑的体积、容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微型电脑的出现,开始形成网络。

以上是“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分析”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感谢各位的阅读!希望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


网页题目:电脑的发展历史过程分析
当前URL:http://scyanting.com/article/goes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