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深度探讨何为Serverless架构模式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怎么深度探讨何为Serverless 架构模式,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学习,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获,话不多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互联成立于2013年,先为南靖等服务建站,南靖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南靖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
究竟什么是 Serverless 架构?
什么是 Serverless 架构?按照 CNCF 对 Serverless 计算的定义,Serverless 架构应该是采用 FaaS(函数即服务)和 BaaS(后端服务)服务来解决问题的一种设计。这个定义让我们对 Serverless 的理解稍显清晰,同时可能也造成了一些困扰和争论。
随着需求和技术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些 FaaS 以外的其它形态的 Serverless 计算服务,比如 Google Cloud Run,阿里云推出的面向应用的 Serverless 应用引擎服务以及 Serverless K8s,这些服务也提供了弹性伸缩能力和按使用计费的收费模式,具备 Serverless 服务的形态,可以说进一步扩大了 Serverless 计算的阵营;
为了消除冷启动影响,FaaS 类服务如阿里云的函数计算和 AWS 的 Lambda 相继推出了预留功能,变得不那么“按使用付费”了;
一些基于服务器(Serverful)的后端服务也推出了 Serverless 形态产品,比如 AWS Serverless Aurora,阿里云 Serverless HBase 服务。
这样看来,Serverless 的界线是有些模糊的,诸多云服务都向着 Serverless 方向演进。一个模糊的东西如何指导我们解决业务问题呢?Serverless 有一个根本的理念是一直没有改变的,即让用户最大化地专注业务逻辑,其它的特征如不关心服务器、自动弹性、按使用计费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服务。
著名的 Serverless 实践者 Ben Kehoe 这样描述 Serverless 原生心智,当我们在业务中考虑做什么时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心智:
我的业务是什么?
做这件事情能不能让我的业务出类拔萃?
如果不能,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让别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业务问题之前没有必要解决技术问题。
在实践 Serverless 架构时,最重要的心智不是选择哪些流行服务和技术,攻克哪些技术难题,而是时刻将专注业务逻辑铭记在心,这样更容易让我们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服务,明确如何设计应用架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Serverless 的理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用有限的资源解决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少做了一些事情,转而让别人做这些事情,我们才可以在业务上做的更多。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场景,并探讨如何使用 Serverless 架构支持这些场景。我们主要会采用计算、存储和消息通信等技术来设计架构,从可运维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成本几个角度来衡量架构的优劣。为了让这种讨论不过于抽象,我们会用一些具体的服务作为参考,但是这些架构的思想是通用的,可以用其它类似产品实现。
场景1: 静态 Web 站点
假如我们要做一个信息展示的网站,需求很简单,就像早年的中国黄页那样,信息更新很少,大概有以下几种主要选择:
买台服务器放在 IDC 机房里托管,运行站点;
采用静态站点方式,直接由对象存储服务(如 OSS)支持,并使用 cdn 回源 OSS。
这三种方式由云下到云上,由管理服务器到无需管理服务器,即 Serverless。这一系列的转变给使用者带来了什么变化呢?前两种方案需要预算,需要扩展,需要实现高可用,需要自行监控等,这些都不是马老师当年想要的,他只想去展示信息,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他的业务逻辑。Serverless 正是这样一种理念,最大化地让人去专注业务逻辑。第三种方式就是采用了 Serverless 架构去构建一个静态站点,它有其它方案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
可运维性:无需管理服务器,比如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升级、故障升级、高可用性,这些云服务(OSS,CDN)都帮着做了;
可扩展性:无需对资源做预估和考虑未来的扩展,因为 OSS 本身是弹性的,使用 CDN 使得系统延迟更小、费用更低、可用性更高;
成本:按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包括存储费用和请求费用,没有请求时不收取请求费用;
安全性:这样一个系统甚至看不到服务器,不需要通过 SSH 登录,DDoS 攻击也交给云服务来解决。
场景2: 单体和微服务应用
静态页面和站点适合用于内容少、更新频率低的场景,反之,就需要动态站点了。比如淘宝的商品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方式管理商品信息是不现实的。如何根据用户请求动态地返回结果呢?我们来看两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Web 单体应用:所有的应用逻辑都在一个应用中完成,结合数据库,这种分层架构可以快速实现一些复杂度较低的应用;
微服务应用:随着业务发展,功能多了,访问量高了,团队大了,这时候一般就需要将单体应用中的逻辑拆分成多个执行单元,比如商品页面上的评论信息、售卖信息、配送信息等,都可以对应一个单独的微服务。这种架构的好处是每个单元是高度自治的,易于开发(比如使用不同技术)、部署和扩展。但是这种架构也引入了分布式系统的一些问题,如服务间通信的负载均衡、失败处理等。
处在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组织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来解决它面临的首要业务问题,淘宝最初被人们接受一定不是因为它使用了哪种技术架构。但是无论选择哪种架构,上面提到的 Serverless 原生心智都有助于我们专注业务。比如:
是否需要自己购置服务器安装数据库,实现高可用、管理备份、升级版本等,还是可以把这些事情交给托管的服务如 RDS;是否可以使用表格存储、Serverless HBase 等 Serverless 数据库服务,实现按使用的弹性扩容缩容和付费;
单体应用是需要自己购置服务器运行,还是可以交给托管服务,如函数计算和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是否可以通过函数来实现轻量级微服务,依赖函数计算提供的负载均衡、自动伸缩、按需付费、日志采集、系统监控等能力;
基于 Spring Cloud、Dubbo、HSF 等实现的微服务应用是否需要自己购置服务器部署应用,管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弹性伸缩,熔断,系统监控等,还是可以将这些工作交给诸如 Serverless 应用引擎服务。
上图右侧的架构引入了 API 网关、函数计算或者 Serverless 应用引擎来实现计算层,将大量的工作交给了云服务完成,让用户最大程度上专注实现业务逻辑。其中系统内部多个微服务的交互如下图所示,通过提供一个商品聚合服务,将内部的多个微服务统一呈现给外部。这里的微服务可以通过 SAE 或者函数实现。
这样的架构还可以继续扩展,比如如何支持不同客户端的访问,如上图右侧所示。现实中这种需求是常见的,不同的客户端需要的信息可能是不同的,手机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做相关推荐。如何让手机客户端和不同浏览器都能受益于 Serverless 架构呢?这又牵扯出了另一个词——Backend for fronted(BFF),即为前端定做的后端,这受到了前端开发工程师的推崇,Serverless 技术让这个架构广泛流行,因为前端工程师可以从业务角度出发直接编写 BFF,而无需管理服务器相关的令前端工程师更加头疼的事情。更多实践可以参见:基于函数计算的 BFF 架构。
场景3: 事件触发
前面提到的动态页面生成是同步请求完成的,还有一类常见场景,其中请求处理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或者较多资源,比如用户评论中的图片和视频内容管理,涉及到如何上传图片和处理图片(缩略图、水印、审核等)及视频,以适应不同客户端的播放需求。
如何对上传多媒体文件实时处理呢?这个场景的技术架构大体经历了以下演变:
基于服务器的单体架构:多媒体文件被上传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处理,对多媒体的显示请求也由服务器完成;
基于服务器的微服务架构:多媒体文件被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转存到 OSS,然后将文件地址加入消息队列,由另一组服务器处理文件,将处理结果保存到 OSS,对多媒体的显示请求由 OSS 和 CDN 完成;
Serverless 架构:多媒体直接上传到 OSS,由 OSS 的事件触发能力直接触发函数,函数处理结果保存到 OSS,对多媒体的显示请求由 OSS 和 CDN 完成。
基于服务器的单体架构面临以下问题:
如何处理海量文件?单台服务器空间有限,购买更多的服务器;
如何扩展 Web 应用服务器?Web 应用服务器是否适合 CPU 密集型任务?
如何解决上传请求的高可用?
如果解决显示请求的高可用?
如何应对请求负载的波峰波谷?
基于服务器的微服务架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大部分问题,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管理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弹性;
管理文件处理服务器的弹性;
管理消息队列的弹性。
而第三种 Serverless 架构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开发人员原来需要做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高可用和弹性伸缩、消息队列都转移到了服务内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架构的演进,开发人员做的事情越来越少,系统更加成熟,业务上更加聚焦,大大提升了交付速度。
这里的 Serverless 架构主要体现的价值是:
事件触发能力:函数计算服务与事件源(OSS)的原生集成让使用者无需管理队列资源,队列自动扩展,实时处理上传的多媒体文件;
高弹性和按需付费:图片和视频(不同大小的视频)需要的计算资源规格是不同的,流量的波峰波谷对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现在这种弹性由服务提供,按照用户的真实使用去扩容缩容,让用户 100% 地利用资源,无需为闲置资源付费。
事件触发能力是 FaaS 服务的一个重要特性,这种 Pub-Sub 事件驱动模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在 Serverless 流行之前,事件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中间的连接枢纽都是用户负责的,就像前面架构演进中的第二个架构。
Serverless 让生产者发送事件,维护连接枢纽都从用户职责中省略了,而只需关注消费者的逻辑,这就是 Serverless 的价值所在。
函数计算服务还集成其它云服务事件源,让你更方便地在业务中使用一些常见的模式,如 Pub/Sub、事件流模式、Event Sourcing 模式。关于更多的函数组合模式可以参见:函数组合的 N 种方式。
场景4: 服务编排
前面的商品页面虽然复杂,但是所有的操作都是读操作,聚合服务 API 是无状态、同步的。我们来看一下电商中的一个核心场景——订单流程。
这个场景涉及到多个分布式写的问题,这是引入微服务架构导致的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单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处理这个流程,因为使用了一个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库事务保持数据一致性。但是现实中可能不得不去跟一些外部服务打交道,需要一定的机制保证流程的前进和回退顺利完成,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经典模式是 Saga 模式,而实现这种模式有两种不同架构:
一种做法是采用事件驱动模式,驱动流程完成。在这个架构里,有一个消息总线,感兴趣的服务如库存服务监听事件,监听者可以使用服务器或者函数。借助于函数计算和消息主题的集成,这个架构也可以完全不使用服务器。
这个架构模块是松耦合的,职责清晰。不足之处是随着流程变得更长更加复杂,这个系统变得难以维护。比如很难直观地了解业务逻辑,执行时的状态也不宜跟踪,可运维性比较差。
另外一种架构是基于工作流的 Saga 模式。在这个架构里,各个服务之间是独立的,也不通过事件传递信息,而是有一个集中的协调者服务来调度单个业务服务,业务逻辑和状态由集中协调者维护。而实现这个集中的协调者通常面临以下问题:
编写大量代码来实现编排逻辑、状态维护和错误重试等功能,而这些实现又很难被其它应用重用;
维护运行编排应用的基础设施,以确保编排应用的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考虑状态持久性,以支持多步骤长时间运行流程并确保流程的事务性。
依赖于云服务,比如阿里云的 Serverless 工作流服务,这些事情都可以交给平台来做,用户又回到了只需关注业务逻辑的状态。
下图右侧是流程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实现了前面基于事件的 Saga 模式的效果,并且流程大大简化,提升了可观测性。
场景5: 数据流水线
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变得越来越多,这时候就可以挖掘数据的价值。比如,分析用户对网站的使用行为并做相应的推荐。一个数据流水线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多个环节。这样的服务如果从头搭建虽然是可行的,但是也是复杂的,我们这里讨论的业务是电商,而不是去提供一个数据流水线服务。有了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做选择时就会变得简单明确。
日志服务(SLS)提供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投递功能;
函数计算(FC)可以对日志服务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将结果写入其它服务,如日志服务、OSS;
Serverless 工作流服务可以定时批量处理数据,通过函数定义灵活的数据处理逻辑,构建 ETL 作业;
数据湖分析(DLA)提供了 Serverless 化的交互式查询服务,它使用标准 SQL分析对象存储(OSS)、数据库(PostgreSQL / MySQL等)、NOSQL(TableStore 等)等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以上就是怎么深度探讨何为Serverless 架构模式,小编相信有部分知识点可能是我们日常工作会见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过这篇文章学到更多知识。更多详情敬请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
网页题目:怎么深度探讨何为Serverless架构模式
转载源于:http://scyanting.com/article/jjjc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