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式的创业鸡汤,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那句经典的调侃言语:这个国家是傻子太多,骗子太少。

PayPal创始人、Facebook首位外部投资者彼得·泰尔(PeterThiel)的新书《从0到1》似乎掀起了互联网圈一阵阅读热。靠着这位大牛在科技领域、创业投资领域的名声,“不要为了赶时髦而创业”、“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这些鸡汤式的创业金句开始走红。这本书的封面已经晒遍了微信朋友圈——假如你有几个关注创业的朋友你一定中枪了。不过,钛媒体作者道哥有话要说,泰尔创业理论在中国能落地吗?

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奇点系列”丛书(包含了《从0到1》,《联盟》,《创业维艰》等几本),其中《从0到1》这本书堪称最火,一时之间成为圈内人装逼的工具,各种朋友圈儿的晒,各种推荐文章横飞。道哥也是俗人,也买了,读了,也在朋友圈儿晒了。

然而反复思踱,虽然也发现这本书的精华之处,也发现其的好,却总感觉其核心理念未必真正适合中国,或许越多的人去追风或许引起的反向作用越大,不禁感叹,在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的今天,为何还有脱离基本国情的所谓规律会被如此过度的追崇。

正如书中31页所言,

“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或许跟风去追这本书也是一种没有特色的表现,而在跟风之前你我需要的是独立思考,正如书中25页所言,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布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看过此书,读过此段文字的你又改如何证明你读过呢?
  
下面成都网站建设小编与大家一起探讨:从0到1,适合中国国情吗?

1、鲜明中国特色的从0到1

中国特色在诸多领域已经印证了其存在的必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PC互联网……在垄断创新从0到1法则体系内,中国特色更加明显,而这种特色或许是由一个“从0到1——从0到X——从0到1”的复杂演变过程。

无论如何,从政府的宏观战略规划,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等精神的提出,都意味着从0到1的创意产业是整个中国社会的追求目标,或者是出发的起点。

然而在现实中,从0到1必然是更多存在于纸面上的追求目标而已,在中国,在PC互联网领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好,真正起步的是从0到X,亦即瞬间而生的创新垄断以及其复制品,或者是山寨品。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其人口红利,其知识产权环境的客观存在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也是最大的中国特色,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已经印证了这样的一个基本过程,门户的崛起,新浪、网易、搜狐;团购的崛起,美团、拉手网、窝窝团与百团大战,而这一切在从0到1作者的国度美国,或许只有一个雅虎,只有一个高朋。

在中国,或许从0到1是一种美好的最求,也因为更多的非市场化手段形成的从0到1成品的广泛存在,诸如中石化、运营商等,使得百姓对于其客观存在是有表象的印象,却未必真正信服其客观存在。

2、创新垄断可期,却未必普遍

首先,基于一个全新创意而生的业务,通过创新垄断的帮忙无疑会保持一个持续性的价值收益,然而,围绕服务中心的人,用户的需求,或者说基本的需求是有限的,围绕有限的基本需求而产生的基本创意也一定是有限的,面对有限,寻求无限的创新垄断的初始创意是极其困难的。

诸如在一个全新的产品平台,智能手机之上,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的用户需求,包括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商品购买、医疗健康在内需求的应用数量是有限的几个,也意味着每个用户个体的手机中,经常使用的APP应用的数量是有限的,更多的细分需求应用的数量规模有限,且其流量规模以及能够创造出的商业价值也十分之有限。

创新垄断是可期的,但是由于人类通用需求的基本有限,更大量的垄断性创意的产生是十分困难的,可期却未必轻易普及,其普遍适用性又会大打折扣。

其次,这或许是最为致命的一点,普遍层面来说,中国整体对于创意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尊重环境薄弱,或者说对于创意的尊重保持敬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一方面的原因是其抄袭的成本较低,另外一方面是其整体社会环境和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在中国更多的从0到1的创意会在瞬间内被复制,从0到1瞬间成为从0到X,这或许不是当事者愿意看到的,却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最后,中国人口众多,即使更多的创新垄断业务可以诞生,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蓝海的出现,然而由于更多具有地域属性和个性化需求对于创新垄断业务的刚需亦是存在的,而传统的商业模式扩展的效率是无法以最为迅捷的速度满足这种需求,也意味着必然在更多的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出现更多的1的复制品,这种复制品的存在一方面是差异化市场需求的结果,一方面也是人口规模现实的一种具体表现。

透过人口众多的现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创新垄断一方面来自独一无二的创意,另外一方面也来自细分市场,细分需求的满足,从本质上是更为高效的运作模式,更少的人力成本投入,这势必会造成对于人力等资源的需求减少。

更多的创新垄断业务,更多的从0到1的结果是导致富足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应过剩,无法消化在市场上的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或许才是最大的社会问题,让更多的人找到合适的事情做,无论其是从0到1的创新垄断业务,亦或是对于从0到1创新垄断业务的简单复制,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然,更多的维稳经费投入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在中国,从0到1的追求或许起步于从0到1,经历从0到X1,从0到N,最后到从0到X2的过程。

一个拥有垄断创新的新创意,如果其有广阔的市场,则意味着在瞬间会被复制和模仿,从0到X1,甚至是从0到N都是瞬间发生的事情,经历惨痛的红海厮杀之后,从0到1的目标逐渐清晰,无限趋近于从0到1的起点追求的从0到X2到来了,此时的几个变量的基本关系是X2

以投资圈儿的现实为例,诸多的投资基金,会选择其认为较为合适的O2O项目投资,却并不会因为一个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哪个O2O模式而选择不投,而往往选择一个类似的项目来投,一方面是分担风险的考量,一方面又是一种投机的表现,如此投资环境,如此的热钱满地,让创业者去找寻从0到1的创新垄断项目是多么的难以实现。

在火的不得了的现象面前,冷静下来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必须留存的,否则我们助长的是那句经典的调侃言语,这个国家是傻子太多,骗子太少。
文章标题:“从0到1”式的创业鸡汤,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地址分享:http://scyanting.com/article/sghspc.html